台灣冷鏈Taiwan News
智慧優化貨暢其流 創新整合強化優勢 擴大布局贏商機

    在物聯網的趨勢下,如何運用智慧科技強化優勢,提升競爭力,是臺灣搶灘冷鏈商機大餅的關鍵。而具備高CP值的臺灣冷鏈類國家隊已整合完備,朝新南向國際盃開拔。

    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壤壤皆為利往。」這句出自《史記‧貨殖列傳》的話我們也許不熟悉,但對形容人來人往,熱鬧紛雜的「熙熙攘攘(同壤壤)」和人類為各自的利益而奔波的「利來利往」這二句話相對就多了一分了然。

   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衍生封城、鎖國,使得全球經濟衰退、百業蕭條;但在「零接觸」的防疫氛圍裡,「宅經濟」以黑馬之姿竄起,舉凡便利商店、電商網購、大賣場等的營業額與生鮮宅配生意,幾乎都交出亮眼的成績單;街道上的物流車輛因著火紅的訂單而密集地穿街走巷,忙碌補貨、送貨;更值得注意的是,臺灣本土航空業者的貨運業績也首度超越客運,在國際旅遊斷鏈期間為該公司的營收撐起一片天。而這一切「熙熙攘攘、利來利往」的「貨暢其流」成效則須歸功於臺灣冷鏈物流(Cold Chain Logistics)的技術創新與健全體制。

保鮮保質 全球冷鏈物流需求火熱
    「全球化與區域化,不僅帶動冷鏈物流的需求,更凸顯冷鏈技術在保鮮方面的重要性。」素有臺灣冷鏈物流界教父之稱的台灣冷鏈協會理事長程東和表示,成熟市場中的美國、歐洲和日本是世界上速食冷凍食品生產與消費最主要的市場,而高端產品如澳洲的龍蝦、日本神戶牛排、美國與加拿大的牛肉、拉斯維加斯的鮭魚等,因為要從產地到餐桌,長距離的配送是必然,但如何在運送過程中保持品質與新鮮度,就與冷鏈物流有絕對的關係。

    歐美日的冷鏈物流發展相當成熟,但開發中的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,雖然冷鏈物流的基礎仍不穩,但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,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跟著提高,新鮮配送的需求與質量也跟著水漲船高,而要搶灘這塊市場商機大餅,優質的冷鏈物流是關鍵。

    此外,由於無國界的發展與消費者生活型態的轉變,對食品追求安心、健康的意識提升,使得一些對溫度較敏感的水產、肉品、生鮮食品、藥品、疫苗,甚至是蔬菜、水果的質量要求相對提高,促使冷鏈不斷鏈的管控技術要求更為嚴謹。

性價比高 臺灣冷鏈物流前進越南
    臺灣冷鏈物流於1980年代開始,程東和則是於1990年代投入冷鏈物流業,是統一集團旗下統昶行銷公司的首任總經理,因為看好冷鏈物流對食品業與超商業的專業性、重要性與未來性,還曾花大錢向日本明治株式會社取經。這樣一位有著30年臺灣冷鏈物流經驗的程東和認為,臺灣的便利商店密集度居世界之冠,販售的產品多元、服務又到位,不僅深獲老外青睞,更得到日本的肯定,這個成績單的答案就是我們具備的優質冷鏈物流管控系統。

   「我們有技術和設備,還有結合大數據與AI的先進智能物流系統,雖然發展得很好,但臺灣的冷鏈通路只能說是個迷你市場,所以本著分享經驗兼拓展商機的理念,我們覺得應該將這個令世人驚豔的臺灣經驗推展到國際上。況且正在崛起的東南亞國家對冷鏈物流的需求與日俱增,他們所欠缺的正是我們的強項,而且也是臺灣冷鏈物流走出去的機會。」程東和面帶喜色的指出,當初決定前進新南向後,除了成立「南向發展委員會」作為平臺,並選定人口近一億、對臺友善、文化相似以及當地臺商具有已深耕多時的優勢、簽訂最多FTA的越南為前進東協的灘頭堡。「臺灣冷鏈物流無論在技術、設備、智能管理與經驗上,如果說日本是100分,那我們就是95分;而且我們的費用卻只有日本的2/3。另一個重要關鍵是臺灣企業給貿易夥伴的感覺就是勤懇與誠信,所以臺灣冷鏈物流產業鏈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眼中,就是CP值最高的選項。」

    程東和還加碼爆料提到,全球因氣候極端變化,各國在提升物質戰備的同時,為了物資的運輸與保存,冷鏈物流的重要性就會被放大。「無獨有偶,日本和中國大陸都把越南當作自己的戰備基地。」被視為備援基地的越南,以往因冷鏈架構不成熟,造成產品在保存時耗損40%;又因運送不當導致約20%至30%的浪費。基於以上這些理由,越南確實是複製臺灣冷鏈成功經驗的好所在。

創新整合 工研院助推新商業模式
    談到臺灣冷鏈的CP值,就不能忽略技術與設備;而創新技術與設備的研發,就不能不提有「臺灣智庫」之稱的工業研究院。「在臺灣冷鏈物流發展與拓銷上,工研院扮演的角色有三個。」工研院智慧物流與供應鏈整合服務組組長陳慧娟語速快捷、口齒清晰地說,第一個角色就是技術本位,例如將AI、IoT、自動化、Big data、區塊鏈等前瞻技術應用在冷鏈物流,所以是冷鏈物流技術的領頭羊,也是技術推動者。

    第二個角色是整合推動者。因為臺灣中小企業居多,資金籌集與運作不如大企業,所以向外拓展的力量有限;工研院既然是智庫,就有幫政府提升產業的責任,因此會努力協助整合與媒合。第三個部分是創新。
因為現在有很多不同的營運模式,例如外送平臺、電商網購等,不僅送貨頻繁,而且都喊出限時送達,所以工研院會思考和協助業者找出新的Biz model。

多溫共配 優化冷鏈物品提升效益
    陳慧娟直言,工研院在冷鏈物流的專業技術面上,也包含倉儲、AI與低溫設備。其中,倉儲的冷鏈技術相當具有挑戰性,因為有很多的設備在低溫的環境下容易損壞或耗電,所以第一個就是要克服低溫的環境,因此就要針對冷庫去發展比較適合低溫的作業系統,以及自動化或搬運的設備系統。而在AI部分,因為冷鏈的食品雖可延長保鮮期,但仍是有效期的,所以到底要放多少庫存?什麼時候應該周轉出去?這方面就要運用到AI技術去做運算,加上運輸的難度比倉儲更高,所以會連結IoT去掌握運輸履歷的管理;另外還有一個工研院滿具特色的技術就是他們研創出來的低溫設備。「工研院的續能設備就是一個BOX再加上蓄冷片,依據所運送東西的需求可以建構出包括0℃以上、-2℃冷藏、-11℃冰溫、-16℃冷凍、-21/-25/-33℃冷凍等多個溫層,所以這款多溫共配的創新研發,正是工研院的專業技術。」

四個難題 凸顯冷鏈物流的重要性
    因為有工研院在技術方面的支援,使得整個臺灣冷鏈物流具備全程溫控的效果,但程東和卻提出經營冷鏈物流存在四大高難度問題,第一個是縱然碰到颱風、地震或其他天災人禍,造成陸海空交通中斷,甚至是封城、鎖國,但物流還是不能斷鏈,要如何突破運送窘困,考驗業者的管理與臨機應變能力;第二個就是品質維持,品質要好就需用錢堆砌出好的設備、倉庫、硬體、系統與人才,這對資金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,確實有小孩玩大車的無力感;第三個就是氣候極端變化使得地球受到傷害,節能減碳成為當務之急,在循環經濟的前提下,冷鏈的園區建置與運輸系統也必須成為綠色物流產業。第四個就是疫情的因素會提升醫療用品、疫苗及抗生素等的運送,這些藥物對冷鏈的要求更嚴謹。

類國家隊 有信心攻下國際盃訂單
    「冷鏈就是品質、安全與健康的代名詞!而且更是一個國家的品質、城市的品質與民眾生活品質的象徵!」程東和率直地表示,臺灣冷鏈物流的經驗質除了在臺灣外,在兩岸ECFA實施期間,我們的冷鏈物流已經與中國大陸有所交流,而且頗受好評;加上臺灣冷鏈物流的高CP值和珍貴的know how,以及人道酬誠、商道酬信中的誠信,都深獲有心引進的東南亞國家政府與企業的肯定,這些都是臺灣冷鏈走出去開拓新藍海市場的大補帖。

    對此,陳慧娟也點頭提到,臺灣冷鏈物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,除科技力外,細緻化、整合化、高貴不貴的費用組成的性價比,都是拓展國際的優勢;但因多屬中小企業,雖然靈活力和幹勁十足,但仍存在資金和規模方面的競爭隱憂。

    「不過,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,所以不會單兵作戰,大家都有團結力量大的認知,所以我們將具專精特色的企業整合成冷鏈物流一條龍的樣貌,以類國家隊的形式與實力,倚藉外貿協會的國家形象,去打這場國際盃,而且我們相信在高CP質與專業、誠信的口碑下,同心同願的努力,已經拿到了國際盃的門票,而且也有信心一定可以拿下這場國際盃的合作訂單獎項!」程東和與陳慧娟充滿信心、異口同聲地說。

文章作者: 胡碧瑩 |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544期 2020.6.3

 

04 Jun 2020